人妻综合网,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欧美性喷潮

資訊詳情
伊春40AY40ISY離心泵加工評價
發(fā)布者:meiyao  發(fā)布時間:2017-05-30 19:06:41


一、產品概述:

    S、SH型單級雙吸泵殼中開之離心泵,供抽送清水或物理化學性質類似于水的其它液體之用。被輸送液體溫度不得高于80℃。適用于工廠、礦山、城市給水、電站、農田排灌和各種水利工程。
二、型號定義:

S、SH型單級雙吸泵型號定義
三、結構圖:
    本型離心泵的吸入口與吐出口均在水泵軸心線下方,水平方向與軸線成垂直位置、泵殼.中開,檢修時無需拆卸進水,排出管路及電動機(或其他原動機)從聯軸器向泵的方向看去,水泵均為逆?針方向旋轉。如根據用戶特殊訂貨需要也可改為順?針旋轉。
    本型離心泵的主要另件有:泵體、泵蓋、葉輪、軸、雙吸密封環(huán)、軸套、軸承等。除軸的材料為優(yōu)質碳素鋼外, 其馀多為鑄鐵制成。
    泵體與泵蓋構成葉輪的工作室,在進出水法蘭上制有安裝真空表和壓力表的管螺孔,進出水法蘭的下部制有放水的管螺孔。
    葉輪經過靜平衡校驗,用軸套和兩側的軸套螺母固定,其軸向位置可以通過軸套螺母進行調整,葉輪的軸向力利用其葉片的對稱布置達到平衡,可能還有一些剩馀軸向力則同軸端的軸承承受。
    泵軸由兩個單列向心球軸承支承,軸承裝在泵體兩端的軸承體內,用黃油潤滑,雙吸密封環(huán)用以減少水泵壓水室的水漏回吸水室。
    水離心泵通過聯軸器由電動機直接傳動。
    軸封為軟填料密封,為了冷卻潤滑密封腔和防止空氣漏入泵內,在填料之間有水封環(huán),水泵工作時小量高壓水通過水封管流入填料腔起水封作用。

S、SH型單級雙吸泵結構圖

序號 

名稱 

序號 

名稱 

1

泵體 

12

軸套螺母(右) 

2

泵蓋 

13

軸承體 

3

泵軸 

14

固定螺栓 

4

葉輪 

15

軸承體壓蓋 

5

雙吸密封環(huán) 

16

聯軸器部件 

6

軸套 

17

圓螺母 

7

填料套 

18

軸承蓋(甲) 

8

水封管 

19

軸套螺母(左) 

9

填料 

20

軸承擋圈 

10

填料環(huán) 

21

軸承蓋(乙) 

11

填料壓蓋 

22

端蓋 

四、性能參數:

型號 流量Q
(m3/h)
揚程H
(m)
轉速n
(r/min)
功率P(kw) 效率n
(%)
汽蝕余量
(NPSH)r(m)
軸功率 電機功率
100S90 80 90 2950 30.1 37 65 2.5
100S90A 72 75 2950 23 30 64 2.5
150S100 160 100 2950 59.8 75 73 3.5
150S78 160 78 2950 45 55 75.5 3.7
150S78A 144 62 2950 33.4 45 72.6 3.7
150S50 160 50 2950 27.3 37 80.4 3.9
150S50A 144 40 2950 20.0 30 75.5 3.9
150S50B 133 36 2950 18.0 22 72.5 3.9
200S95 280 95 2950 91.4 132 79.2 5.3
200S95A 270 85 2950 83.3 110 75 5.3
200S95B 260 75 2950 73.8 90 72 5.3
200S63 280 63 2950 58.3 75 82.7 5.8
200S63A 270 46 2950 45.1 55 75 5.8
200S42 280 42 2950 38.1 45 84.2 6
200S42A 270 36 2950 33.1 37 80 6
250S65 485 65 1450 109.2 132 78.6 3.1
250S65A 420 48 1450 88.5 90 77.7 3.1
250S39 485 39 1450 61.5 75 83.6 3.2
250S39A 468 30 1450 48.4 55 79 3.2
250S24 485 24 1450 36.9 45 85.8 3.5
250S24A 414 20 1450 27.2 37 83.3 3.5
250S14 485 14 1450 21.5 30 85.8 3.8
250S14A 432 11 1450 15.2 18.5 82.7 3.8
300S90 790 90 1450 243 320 79.6 4.2
300S90A 756 78 1450 216.4 280 74.2 4.2
300S90B 720 67 1450 180 220 73 4.2
300S58 790 58 1450 147.9 200 84.2 4.4
300S58A 720 49 1450 118.0 160 82.5 4.4
300S58B 684 43 1450 100 132 80 4.4
300S32 790 32 1450 79 90 86.8 4.6
300S32A 720 26 1450 60.7 75 84 4.6
300S19 790 19 1450 47.1 55 86.8 5.2
300S19A 720 16 1450 39.2 45 80 5.2
300S12 790 12 1450 30.4 37 84.8 5.5
300S12A 684 10 1450 23.9 30 78.4 5.5
350S125 1260 125 1450 533 680 80.5 5.4
350S125A 1181 112 1450 461 570 78.2 5.4
350S125B 1098 96 1450 373 500 77 5.4
350S75 1260 75 1450 303 360 85.2 5.8
350S75A 1170 65 1450 244.4 280 84.2 5.8
350S75B 1080 55 1450 196.3 220 82.4 5.8
350S44 1260 44 1450 172.5 220 87.5 6.3
350S44A 1116 36 1450 129.5 160 84.5 6.3
350S26 1260 26 1450 102 132 87.5 6.7
350S26A 1116 21 1450 76.9 90 83.4 6.7
350S16 1260 16 1450 64.4 75 85.4 7.1
350S16A 1044 13 1450 47 55 78.3 7.1
400S90 1620 90 1450 473 560 84 6.2
400S90A 1460 73 1450 345 450 84 6.2
400S90B 1300 58 1450 245 315 84 6.2
400S40 1080 40 970 140 185 85 5.1
400S40A 1007 33 970 107 160 84.5 5.1
400S40B 870 26 970 73.3 110 84 5.1
500S98 2020 98 970 678.1 800 79.5 4.1
500S98A 1872 83 970 539 630 78.5 4.1
500S98B 1746 74 970 450.1 560 78.7 4.1
500S59 2020 59 970 388.2 450 83.6 4.5
500S59A 1872 49 970 332.32 400 75.6 4.5
500S59B 1746 40 970 255.8 315 74 4.5
500S35 2020 35 970 218.2 280 83.6 4.8
500S35A 1746 27 970 150.6 220 75.6 4.8
500S22 2020 22 970 143.6 185 74 5.2
500S22A 1746 17 970 100.6 132 88.2 5.2
500S13 2020 13 970 85.7 110 85.2 5.7
600S22 3170 22 970 215.8 250 84.2 7
600S22A 2860 18 970 161.1 185 80.3 7
600S32 3170 32 970 310.4 355 83.4 7
  近對“工匠精神”有一些討論。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呢?怎么理解呢?當然從技術的角度可以有很多的解釋,但“工匠精神”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只與技術、經濟有關。既然談到了“精神”,它就不只是一個技術的問題,實際上它是一種文化,精神一定是文化。所以我今天重點要從文化的角度談一談何為“工匠精神”,怎么能培育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意味著什么?
  
  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種專業(yè)精神。
  
  什么叫專業(yè)精神?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早發(fā)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秘密。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講資本主義怎么產生的,是到今天世界影響都非常大的名著。不要以為資本主義和商業(yè)有關,商業(yè)文明古已有之,幾個有影響的大的民族,商業(yè)都是很古老的一個現象,中國也是這樣。在西歐早商業(yè)發(fā)達的是地中海國家,威尼斯是當時的地中海乃至整個商業(yè)的中心。但是現在所熟悉的這套現代企業(yè)管理制度,竟然沒有早發(fā)生在商業(yè)發(fā)達的地中海沿岸,特別是威尼斯,而是發(fā)生在荷蘭,然后是英國,那是什么原因?
 
  韋伯做了一個宗教和文化的分析,他發(fā)現這和宗教有關,意大利是天主教國家,天主教的宗教倫理當中,人是有罪的,在現實世界是一個黑暗之城,上帝之城才是光明之城。所以人活在現實生活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要贖罪,后進入天堂。所以你在現實生活當中成就越高,越說明你是罪人。“富人要進天堂,要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在這種背景里面誰愿意去賺錢?
  
  但是17世紀新教出現以后把這些都改了,因為在新教看來誰能進天堂這是命定的,命定以后你怎么來顯示你是上帝的選民呢?就看你在現實生活中的成就,成就越高越能證明是上帝的選民,你有可能進天堂。所以新教國家的人開始改變了,為了進天堂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賺錢。
  
  現在的人賺錢是為了享受,為了積累財富,甚至非理性地積累財富。但是早在清教徒看來,賺錢僅僅是為了進天堂,所以韋伯用了一句話“入世禁欲”。清教徒們積極地工作,但是在生活上非常節(jié)儉,是對于自己的欲望極其克制的人。美國早的福特汽車公司的老板老福特,已經是億萬富翁了,還是穿了一雙破皮鞋,一身舊西裝,每天早上喝清咖啡、吃黑面包,這是他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他賺錢主要是為了證明“我是上帝的選民”。今天的中國有點像19世紀的英國,就是工業(yè)革命后經濟高速增長。當時維多利亞時代是很保守的,還有一套宗教觀念?!队行叛龅馁Y本》是英國的一本書,介紹了19世紀英國十幾個的企業(yè),比如說今天大家很熟悉的聯合利華。這些企業(yè)拼命地賺錢,賺了這么多錢又不消費,就做公益慈善。因為公益慈善是按照上帝的意志要求做。所以這是“有信仰的資本”。早期那種拼命地賺錢,但是有一個宗教倫理在制約著,這和后來不一樣,后來當然西方也“入世縱欲”了,宗教已經退潮,更多的人進入消費主義,特別是1929年資本主義危機之后消費主義成為主流,如果消費疲乏,經濟就要出問題。
  
  但是早期有一個東西留下來了,就是所謂的“志業(yè)精神”,我前面說“工匠精神”就是一種專業(yè)精神,也叫“志業(yè)精神”。這種精神是什么呢?我們講一個“天職”calling,就是早一代資本家、企業(yè)家,他們是為了上帝而投身于工作的,所以他們賺錢是內心有一種呼喚,上帝聲音的呼喚就是calling,叫天職。后來社會慢慢世俗化了,很多人不信教,不可能都是為上帝工作,很多人不再有宗教信仰了。支撐你拼命工作的這種精神從哪里來呢?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一個飯碗,這是一個職業(yè)”,這是大部分人對自己工作的態(tài)度,但是工匠精神的背后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是另外的東西——vacation,即“志業(yè)”。與你內心的志向有關,志業(yè)可以說是天職的世俗版本,你不是為了混口飯,為稻粱謀而從事自己的工作,你是為了自己內心的一種聲音、一種召喚在從事自己的職業(yè),這個職業(yè)就叫做志業(yè),工匠精神就和志業(yè)有關。
  
  什么叫志業(yè)?美國有一位的倫理學家麥金太爾,他有本名著《追尋美德》,麥金太爾在這本書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精彩觀點,他說雖然人都追求利益,但是有兩種不同的利益,一種叫外在利益。外在利益是對權力、財富、知識的追求,用我們現在的話叫做“身外之物”,這些追求是對外在利益的追求。外在利益的特點是可以替換的,比如初追求知識,做學問,后來發(fā)現做了半天的學問沒什么回報,工資很低,社會也看不起我們,算了,下海經商吧,轉而追求財富了。追求了半天財富,覺得商人的地位也不高,還是做官吧,又去追求權力了。這都是可以轉換的,這都是外在利益的追求。我們今天很多年輕人不斷跳槽,從這個行業(yè)跳到那個行業(yè),這背后驅使的都是一種對外在利益的追求。哪個利益能夠有更大的回報感,我去追求哪一個。
  
  但是麥金太爾講,還有一種利益是內在利益。內在利益就是“金不換”,就是你所追求的那個利益是不可替代的,“非此不可”,是你內心渴望的。不是為了換取一些很具體的身外之物,是為了滿足內心覺得好的生活,我覺得只有從事這個,才是我內心所渴望的。這就是內在利益。
  
  志業(yè)就是一個能夠滿足你內在利益的職業(yè)。聰明人通常能夠從事好多工作、好多行業(yè),干什么都出色,但是往往有一些人覺得他有自己內心獨特的追求,覺得只有干這個他才過癮,這就是他的志業(yè)。“工匠精神”的動力恰恰來自這樣一種志業(yè),這種志業(yè)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專業(yè)精神。
  
  今天我們有各個行業(yè),每個行業(yè)里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專業(yè)品位和專業(yè)價值,你不從事這個行業(yè)你是體會不到的。你進入其中,你能夠對你從事的這個專業(yè)的內在品位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愿意去鉆研它、體會它、追求它,把它作為自己的夢想,愿意不計功利地投入,把它做到完美,因為這是我的內在利益,這就叫做專業(yè)精神。
  
  我們不要以為只有高精專的行業(yè)才有專業(yè)精神。20年前,上海當時提倡要學習一位勞動模范,叫徐虎,他是修馬桶的。那個時候修馬桶還不是一個社會職業(yè),他是房管所里面專職修馬桶的,徐虎師傅很不錯,不辭辛苦,幫居民們解決了一個個的具體困難,這種精神也被提倡為“徐虎精神”。他是共產黨員,當然覺悟一定很高。當時我寫過文章,我說徐虎整天為人民服務,如果覺得自己很痛苦,那么肯定是支撐不了多久的。他一定有專業(yè)精神,他把修馬桶作為自己的志業(yè),而且從中得到了快樂。人家都搞不定的,他搞定了,居民們都很感謝他,他從中得到了一種滿足感,尊嚴感,他一定有這樣的專業(yè)精神。各行各業(yè)都有專業(yè)精神,在中國很多行業(yè)里面大部分人是很難體會專業(yè)精神的,甚至很難從這個專業(yè)里面得到一種內在的享受和快樂,這就是問題所在。
  
  今天的問題在哪里?今天崇拜的是財富,而不是有特殊技藝的工匠。今天有各種各樣的排行榜,都是財富的排行榜,好像誰擁有多的財富誰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但是我們缺的是什么?如果我們需要有一種普遍的工匠精神,我們今天缺的是專業(yè)技術的排行榜。比如手機,現在說華為壓倒小米了,為什么壓倒?銷量壓倒了,銷量成了標準。很少說從
  
  專業(yè)技術角度,從行業(yè)聲望角度,來制定一個排行榜。要說銷售量,蘋果不是,但是專業(yè)技術方面的行業(yè)聲望,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可以和蘋果叫板?,F在太重視財富了,各種各樣的排行榜都以財富作為標準,我稱為“外在價值”,但是缺乏的是一種“工匠精神”所體現出來的“內在標準”:專業(yè)技術排行榜、行業(yè)聲望的排行榜,都沒有。假如深圳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搞一個這樣的排行出來,肯定影響很大,特別是在深圳這個地方,深圳在行業(yè)技術、專業(yè)聲望很多地方都了,這種排行榜的推出才會有可觀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會笑的人是后笑的人”,各行各業(yè)的競爭背后誰能笑到后?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是具有這種工匠精神的人,看重的不是財富、金錢,而是后能夠在自己行業(yè)里面。華為不上市我覺得是對的,一上市就要受到股東的壓力,各種各樣的利潤報表,就受到了各種各樣外在的因素的影響。如果不上市,壓力會小得多,會專心致志地來追求自己的專業(yè)技術在那個行業(yè)里的內在價值。
  
  第二,工匠精神是一種信仰。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精神,而且在我看來還是一種信仰。我前面講,現在的這套企業(yè)制度竟然是從新教倫理里面脫胎而出的,就和宗教有關,宗教是一種信仰。這里我要引用20世紀大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一句名言:“文學之于我,不僅是興趣,而且是信仰。”這句話我看到以后,有一種觸電一樣的感覺,要支撐你從事一個專業(yè),樂此不疲地受到各種挫折還愿意鉆研下去,與它終身為伴,有時候僅僅靠興趣是不夠的,興趣是可以發(fā)生轉移的,但是一旦興趣成為你的信仰了,那就是真正金不換了。“工匠精神”對于工匠們來說,實際上是一種信仰。
  
  我們都非常喜歡蘋果手機,喬布斯把蘋果的產品,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做到了。這個產品不僅在技術上是,而且還是一個藝術品。有一個詞叫做“技藝”,這個詞我非常喜歡,既是技術又是藝術。蘋果在技藝的層面做到了完美和。
  
  一個產品要做到完美,到了很高的階段之后,每提高1%,它的投入可能就不是1%,而是10%,甚至更多,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一般人如果只追求市場的價值,會覺得得不償失,但是喬布斯的邏輯不是商業(yè)邏輯,他就是一種工匠邏輯,他的動力就是對內在利益的追求,我要把我的產品從技術到藝術都做到完美和,所以今天才有一個無人可挑戰(zhàn)的蘋果,才有那個永遠都讓人懷念的喬布斯。中國媒體有一句神評論,說中國人“老是想著job,所以永遠出不了Jobs”。因為喬布斯有一種工匠精神,這是我們欠缺的。
  
  大家都說年輕人要有理想,世俗時代的理想主義精神是什么呢?我們不必提得太高,一講到理想主義好像一定要是道德上的圣人、有家國天下情懷。理想主義在我看來就是從你腳下這塊地方做起,就是把你所從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個養(yǎng)家糊口的飯碗。理想主義的精神恰恰是你有一種專業(yè)精神、志業(yè)精神。
  
  要有這樣一種東西,當然你要對自己的領域和從事的具體工作有敬畏感,當然要有競爭,但是僅僅有競爭是不行的。我們以前很相信市場,覺得市場有一只看不見的手,通過市場自由競爭,自然會產生優(yōu)質的產品。但是,如果缺乏一種工匠精神,在野蠻生長的市場早期階段,勝出的可能不是那些工藝的,而往往是那些粗制濫造的,這就是所謂“劣幣驅逐良幣”。
  
  市場經濟時代,有一種倫理叫做“工作倫理”,或者叫“職業(yè)倫理”,這就是對自己的專業(yè)有責任感,是把自己的專業(yè)看成一種信仰,這就可以培養(yǎng)出一種倫理的精神。
  
  馬克斯·韋伯有另外一個的看法,他說人都是有理性的,但是人的理性有兩種,種理性叫價值理性,第二種理性叫做工具理性。價值理性就是一個人在從事自己行動的時候,只為自己的動機負責,為自己的目的負責。對于一個宗教徒來說就是“做到盡可能的完美,把結果交給上帝”。這就是一種價值理性,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當然是一種信仰。
  
  但是現代社會是一個世俗社會,大部分的人是不按照這種價值理性來行動的。大部分的人不問這個選擇、這個行動終極目的是否合理,是否有意義沒意義,他只設定很具體的目標,只問要達到這個目標我該如何行動,采取一個什么樣的方案,又通過什么樣的一種工具我來實現這個目標,這就叫做工具理性。
  
  韋伯就講,現代資本主義、現代企業(yè)制度,實際上就是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只生產,不問后生產出來的東西對人類有利還是有害?,F代人普遍的行動方式都是工具理性,當然這也沒什么好指責的,如果沒有工具理性,今天的財富、今天的技術不可能有這樣一種爆發(fā)性地增長。
  
  但是在今天我們這個社會里,我們會發(fā)現由于資本主義產生以后,包括18世紀啟蒙運動以后,人的理性方式只用到一種工具理性的話,后我們的生產目的、我們追求財富的終目的,被忘記了。人類現在擁有了能夠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忘記了我們?yōu)槭裁匆鞣匀?、改造自然,是否要有一個限度,人與自然、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否要有一個和諧、平衡的問題。我們這樣拼命地促進財富增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個終極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這些東西今天都忘記了。似乎追求財富、追求欲望的滿足成為我們的生活目的。但是,隨著人類財富的增長,隨著我們擁有物質的增加,人類的幸福感并沒有因此而增加,反而在減少。這是價值理性會問的問題,而工具理性不會問這個終極的目的為何。
  
  涉及各個具體行業(yè),當我們僅僅是為了盈利,為了賺快錢,為了市場的需求而進行生產,這僅僅是一種工具理性的態(tài)度。但是,我們究竟是為了實現一個什么樣的價值,這個終極性的目標今天卻被淡化了。一旦一個行業(yè)自身的行業(yè)內在價值被淡化了,這種工匠精神也就衰落了。
  
  前不久放映的吳天明導演后的作品《百鳥朝鳳》,是一個嗩吶匠的故事。我看了以后很震撼,這個“匠”特別好,他追求的就是那種嗩吶自身的精神。老嗩吶匠說:吹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那是吹給自己聽的。《百鳥朝鳳》在我看來是一曲挽歌,是一曲中國古代匠人精神的挽歌。吳天明觸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問題,即工匠精神的匱乏。
  
  現在各地都在提倡創(chuàng)業(yè),你僅僅有工具理性可以創(chuàng)業(yè),但是創(chuàng)不了大業(yè)。創(chuàng)不了像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這種真正的大業(yè)。為什么?創(chuàng)大業(yè)的人是要有夢想的,馬云有一句名言:“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它實現了呢?”這句話是對年輕人講的。但是我們對夢想的理解不要狹窄,在我看來夢想和目標是不一樣的,目標每個人都有,現在凡是自我理性能力很強的人都有一套人生規(guī)劃,但是這個東西叫“目標”,目標是具體的,但是夢想是抽象的。
  
  馬云的夢想是什么?一開始搞黃頁,他的夢想是要為中小企業(yè)服務,這是他的夢想。他不是僅僅為了賺錢,他有他的夢想所在。以這樣一個夢想作為一個價值理性,然后一步一步往前,后做大、做強。
  
  前不久發(fā)生了一個大事,阿爾發(fā)狗在人與機器的圍棋大戰(zhàn)中打敗了人類,這個事情轟動了全世界。這家公司后來被谷歌收購了,谷歌是一家什么公司?谷歌竟然是一家“10%的人負責賺錢,90%的人負責胡思亂想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公司。這家公司不是賺快錢,不是把所有的主要精力都是用于賺錢,它造就的是人類的夢想。它關注以前人類都難以想象的、連科幻作品只是依稀猜想到的那些夢想,它要努力地實現它。過程中可能經歷了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失敗,但是實現的那部分震撼了整個世界,可能會改變人類。這就是有夢想的公司,有夢想的創(chuàng)業(yè)者,后是創(chuàng)造了大事業(yè)的。
  
  所以從這一點而言,創(chuàng)業(yè)需要什么樣的稟賦呢?韋伯曾經討論過政治家,他說一個真正的政治家需要三方面的稟賦:
  
  ,價值理性。對自己認定的價值目標的生命關切和獻身熱忱。就是一個大政治家必須要有信仰、有夢想,這種夢想是伴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的。像奧巴馬就是一個有政治信仰的人,他在位期間要推行全民改革,這個差點讓他下臺了,但后來竟然成功了。他說“哪怕我因此下臺,我也要追求全民”,因為美國和歐洲比,在全民方面實在太落后了。一個真正的政治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信仰,并愿意為這個信仰獻身。
  
  第二,要有現實的使命感,并為實現這一使命所必須的責任倫理。政治家不是教徒,他還要有現實感。當我在實踐自己的目標的時候,要對結果負責,一旦發(fā)現這個結果傷害到了自己的信仰,就要為此負責。比如說我是為人類思考的、我是為人類服務的,結果我后的行動傷害了我的這種信仰,危害了人類,我就要因此承擔責任,這就叫責任倫理。
  
  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他到了1950、1960年代,積極反對美國的原子能政策,他覺得這個原子能技術若不加以束縛會毀滅人類?,F在全世界的原子彈可以毀滅地球20次,他就站出來激烈地批判美國和不加約束的原子能技術,這就是他所擔當的責任倫理。
  
  第三,對現實超越感情的冷靜判斷和深刻理智的洞察能力。
  
  這個當然是更稀貴的素質,韋伯討論的是政治家,在我看來一個好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個有工匠精神的創(chuàng)業(yè)者,不僅僅靠一種獻身精神、責任倫理,而且需要第三條,那種冷靜的判斷和洞察能力。這三種稟賦和氣質,才構成了一種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
  
  這個時代聰明人很多,聰明人干什么都行,轉行特別快,今天發(fā)現這個潮流了,我立馬轉行做這個,那都是聰明人,聰明人是沒有自我的,他不斷在變。雖然他夠聰明,跟得很快,他也小有成就,立馬就跟上了。但是你會發(fā)現不斷轉行的人未必是能夠做成大事業(yè)的人。從這一點而言,有時候不是比誰聰明,而是比誰更傻。“傻”是指他就認一個死理,就認準了干一件事。當然這個也不能是一個夕陽產業(yè),他還是認定這個行業(yè)是有前途的,由于各種原因處于蕭條期,但是只要做下去,依然有可能死
  
  而復生,這是一種傻子精神。
  
  往往一個行業(yè)的大事是傻子來做成的,而不是那些外面來的隨時準備開溜的聰明人做成的。傻子是什么?有時候就是一種游戲精神,游戲就是好玩,沒有太功利的目的,也不追求成功,沒什么道理,就是喜歡,于是沉湎于其中。工匠精神有時候也是這樣,不是為了錢,只是喜歡。工匠精神講到后也是一種游戲精神。
  
  如今教育界都很崇拜“學霸”,崇拜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實際上教育史上成功的人都不是學霸。有機構做了一個統計,發(fā)現從1978年恢復高考到現在,中國出了上千名各省市的“狀元”,上千名狀元里面,幾乎沒有人出名,幾乎沒有人成為那個行業(yè)的領軍人物,都成為平庸的人。他們可能也不錯,但是他們成不了大業(yè)。什么道理?學霸太看重分數了。但是教育史上卻有一個現象叫“第十名現象”,一個班級如果是40—50個人,跟蹤調查發(fā)現,后來能夠有出息的人,通常在班級里面是成績在十名左右,這第十名不是他拼死拼活考到了第十名,而是他夠聰明,用了70%的精力考到了第十名,學霸用100%沖前五、沖,而他不干,用剩下的30%去玩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因為他夠聰明,基礎也夠好,后來就靠這30%精力所形成的興趣,有了大成就,這就是“第十名現象”。
  
  工匠的境界就是游戲,因為游戲就像工匠一樣,用一種喜悅的方式來欣賞自己的努力。游戲這個東西要么不成功,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工匠精神不要內含犧牲和痛苦,而是快樂。有一年我在香港看到香港電視記者采訪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華裔學者崔琦教授,記者傻乎乎地問他:“崔教授,你每天在實驗室,一定很辛苦吧?”崔琦教授淡淡一笑:“我每天都是懷著好奇的心情進實驗室,不知道每天的實驗結果是怎樣的,像小孩子一樣期待實驗的結果,每天進實驗室都像過節(jié)一樣快樂。”就像我們看歐洲杯一樣,假如知道結果是什么,還會看嗎?不會了。你每天像過節(jié)一樣期待著結果,那個結果是未知的,玩實驗也是一樣的,你不知道后玩出一個什么東西來。哪里像現在的各種課題,非常奇怪,讓你事先規(guī)劃好,哪一年干什么,后結果怎么樣,好像一個實驗是一個終規(guī)劃的結果,連年買什么、第二年買什么,都要報得清清楚楚。實驗是未知的,所以這才好玩,這才有動力。
  
  美國知識分子薩義德,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有一本很有名的書《知識分子論》,講了一句名言:“知識分子就是一種業(yè)余精神。”現在大量的知識分子成了專家,做研究、著書只是為了稻粱謀,對自己從事的專業(yè)一點興趣都沒有,就是為了換來職稱、收益、課題。但薩義德說知識分子就是一種業(yè)余精神,以此推廣,工匠精神也是一種業(yè)余精神,你要把專業(yè)的事情當業(yè)余的來做,因為專業(yè)一定有某種功利的目的在里面的,但是你一旦把它看成業(yè)余,那就沒有上班下班之分、業(yè)余與專業(yè)之分了,因為這就是你喜歡做的事,有可能干出一番大事業(yè)。
  
  的創(chuàng)業(yè)導師李開復,當年辭去了微軟的高薪,自己出來創(chuàng)業(yè),他的老板想不通:我給你的高薪是任何人都抵擋不住的,為什么你竟然說“No”,為什么?李開復后來說,他的夢想,就是要幫助更多的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重要的,是要聽從內心的聲音。什么叫成功?一個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成功的標準不是外在的、市場的、世俗的標準,不是多少財富、多大的公司,他的成功是一個自在的、自我的標準——“的成功就是做的自己”。所以李開復教導很多的創(chuàng)業(yè)者說,的成功就是成為的自己。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自己是什么,所以盲從,跟著大潮流走,大部分人只能“跟”,無非是“跟得上”和“跟不上”的區(qū)別。但是的人就像孟子所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他認準的目標一般人是不在意的,但是他能夠看到這個目標代表了未來。就像當時誰都不看好馬云,不肯貸款給他,只有日本軟銀的孫正義獨具慧眼,給了他投資,讓馬云成就了“的自己”。
  
  今年上海電影節(jié)期間,李安的一場講座爆滿,300人的會場涌進了600人,他的一番話,第二天媒體紛紛報道,我的微信也被刷屏。很多人問他中國電影什么時候趕上美國,因為中國的電影票房馬上要超過美國了。李安給大家潑了冷水,他說:“我希望大家慢速成長,我就是一個36歲才晚熟的藝術家。”李安真的是大器晚成,雖然他從小喜歡藝術,他讀了紐約大學的電影學院。這是美國的電影學院,但是這個行業(yè)一畢業(yè)就是失業(yè),沒有人找你拍片。他整整6年時間在家里帶孩子,靠太太養(yǎng)。李安熬得住,連短片、廣告片都不接,后熬出了頭,踏入了好萊塢的導演行列。他身上是有一種傻子精神。李安說現在中國人都在想著賺快錢,各種資金都涌入了電影行業(yè),但是都是要求你幾年里面達到多少收益。這樣的急功近利是出不了李安的。今天中國各種各樣的人才培養(yǎng)工程,各種各樣的課題、項目、創(chuàng)新孵化器,都是速成式的,要求你立馬成功。比如很多課題要求3年、多5年必須完成。誰都不是傻子,當然不會報一個風險大的項目,所以就弄一個系數比較高的,好像有創(chuàng)新,實際上是一個保證不失敗的平庸項目。今天中國對于科研的投資,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但收獲甚少。玩出大成就的都是有工匠精神的傻子,但中國的“傻子”太稀罕了,“聰明人”太多了!
  
  工匠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品位,你要做出優(yōu)質的產品,首先你要知道何為卓越,何為平庸,要有專業(yè)的品位。但是今天這個時代只講多快好省,是不講品位,只講市場價值的。比如在大學里面,急功近利地要求老師和學表成果,但很多學者連基本的專業(yè)品位都不具備,你還指望他能夠出什么卓越的成果,還能帶出怎樣的學生呢?在我看來,這種以發(fā)表為核心的培養(yǎng)工程應該降降溫了,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階段,更多地應該放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專業(yè)品位上。
  
  第三,工匠精神追求的是卓越。
  
  品位重要的是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們與日本的差距,不在格局,而在細節(jié)。中國人格局很大,但細節(jié)粗糙。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
  
  細節(jié)的功夫所追求的是卓越,卓越的產品未必有的市場價值,特別在一個急功近利、野蠻生長的市場里面,假貨打敗真貨,平庸戰(zhàn)勝卓越,比比皆是。因此,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實際是一種貴族品質,貴族雖然也在意財富,但不將財富作為終極的價值,貴族的終極價值是對卓越、對品位的追求。
  
  無論是卓越的產品還是創(chuàng)新的產品,后都離不開工匠,需要有一批在專業(yè)行業(yè)里面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獨特性的工匠來努力,而這種努力需要很多改變,首先要從教育入手。
  
  中國今天的教育是一條羊腸小道——高考,但是在德國、日本這些工藝大國,教育是雙軌制,你讀書讀得好可以高考,但是如果你不是讀書的料,喜歡當工匠,沒關系,他們有非常發(fā)達的職業(yè)教育,乃至高等職業(yè)教育,讓你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在德國、在日本,一個工匠、一個高級的藍領技術工人,同樣受到社會的尊重。
  
  我們很多人都去過日本,會發(fā)現他們連一個小小的糕點都做得那么精致,在東京吉祥寺有一家賣羊羹的小店,小小3個平方米門面,一年的營業(yè)額竟然高達3億日元,將近2300萬人民幣。他們每天只賣150個羊羹,每人限購5個,要早上四五點鐘去排隊才買得到,至今46年,天天如此。羊羹源于中國,后來傳到日本,這家小店所生產的羊羹,既是食品,又是藝術品,有顧客如此贊美:“美貌到舍不得吃,美味到忍不住不吃。”這就是傳了幾代人的工匠精神,追求、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整個日本社會對這些匠人非常尊敬,甚至崇拜,一點也不亞于對科學家、企業(yè)家的敬意。
  
  在歐洲,很多國家也非常尊敬匠人,所以德國的工藝世界,瑞士的鐘表至今無人匹敵。這些國家有非常發(fā)達的職業(yè)教育,世界上還有一個競賽,叫做“奧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賽”。德國在世界技能大賽里面囊括過所有的,遙遙。這個技能大賽到去年已經43屆了,這幾屆中國選手也拿了幾塊獎牌,但中國的媒體很少報道,可能覺得“這玩藝兒,藍領的活嘛”。我們所崇拜的英雄都是坐辦公室的,或者在實驗室的,在商務大樓里面的。在現場的電焊工,再怎么偉大,也沒有人看得起。
  
  前不久山東的藍翔高級技工學校暴得大名,因為他們的校長對學生說:“你們要有出息,如果你們不好好學本事,我們就和北大清華沒什么區(qū)別了。”雖然藍翔培養(yǎng)的開挖掘機的畢業(yè)生收入未必比清華北大的畢業(yè)生低,但依然贏來社會一片嘲笑,藍翔出名,似乎是一個笑話,但是,中國缺乏的,恰恰是像藍翔這樣的培養(yǎng)高級技術工人的職業(yè)學校。高級藍領的市場需求缺口很大,而一般白領嚴重過剩,但是人們還是爭先恐后要考大學,不愿進入職校。這里面有一個“丈母娘價值”:寧愿將女兒嫁給窮白領,而不嫁給富藍領。為什么?因為從孔夫子開始,就把人分成兩種,“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哪怕再窮,白領也是“治人”者,是管理者;而再富的藍領,也是“治于人”,是被管的。另外一方面,我們又是一個文憑社會,有大學和研究生文憑的白領以后有希望升遷,而沒有大學文憑的藍領永遠是打工的。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現實,形成了中國人非常頑固的職業(yè)價值觀。從這一點而言,我們需要很多制度的改變,特別是教育制度的改變,也需要一個文化的改變,整個社會要尊重工藝人、還工藝人以精神的尊嚴,同時提供給他符合其身份的社會報酬。
  
  職業(yè)價值觀的改變,要從教育制度開始。要尊重工匠,尊重手藝人,尊重工人階級,首先要給他們的勞動以合理的、體面的報酬,尊重他們對社會的獨特貢獻。這不僅是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我舉一個例子,蘇州的雙面刺繡很出名,但前幾年找不到好的繡娘,因為繡娘都面向市場,拼命提高產量賺快錢。現在有一些收藏家,就將蘇州的繡娘養(yǎng)起來,不給她定指標,每年給她固定的收入,讓她按照專業(yè)的內在標準,不惜工本繡出的作品。在中國,已經有一些令人可喜的變化,也正在形成新的趨勢,注重專業(yè)、注重內在品質的工匠精神正在在市場的夾縫里面慢慢生長出來。有了工匠精神的復蘇,中國才有可能從一個“山寨大國”慢慢轉型為一個工藝大國和創(chuàng)新大國。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我們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從自己做起,形成尊重工藝、尊重工匠、追求專業(yè)品位的好風氣。
  
 ?。ㄗ髡邽槿A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本文為作者2016年6月18日在深圳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的演講)

來源:
版權聲明:工控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今日最新資訊
熱門資訊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