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NSK軸承40TAC72BSUC10PN7B 1 代號方法
風力發(fā)電機偏航、變槳軸承代號方法采用了JB/T 10471—2004中轉盤軸承的代號方法,但是在風力發(fā)電機偏航、變槳軸承中出現(xiàn)了雙排四點接觸球式轉盤軸承,而此結構軸承的代號在JB/T 10471—2004中沒有規(guī)定,因此,在本標準中增加了雙排四點接觸球轉盤軸承的代號。由于單排四點接觸球轉盤軸承的結構型式代號用01表示,而結構型式代號02表示的是雙排異徑球轉盤軸承結構,因此規(guī)定03表示雙排四點接觸球轉盤軸承結構。
2 技術要求
2.1 材料
本標準規(guī)定偏航、變槳軸承套圈的材料選用42CrMo,熱處理采用整體調(diào)質處理,調(diào)質后硬度為229HB—269HB,滾道部分采用表面淬火,淬火硬度為55HRC-62HRC。由于風力發(fā)電機偏航、變槳軸承的受力情況復雜,而且軸承承受的沖擊和振動比較大,因此,要求軸承既能承受沖擊,又能承受較大載荷。風力發(fā)電機主機壽命要求20年,軸承安裝的成本較大,因此要求偏航、變槳軸承壽命也要達到20年。這樣軸承套圈基體硬度為229HB-269HB,能夠承受沖擊而不發(fā)生塑性變形,同時滾道部分表面淬火硬度達到55HRC-62HRC,可增加接觸疲勞壽命,從而保證軸承長壽命的使用要求。
2.2低溫沖擊功
本標準對偏航、變槳轉盤軸承套圈低溫沖擊功要求:—20℃Akv不小于27J,冷態(tài)下的Akv值可與用戶協(xié)商確定。風力發(fā)電機可能工作在極寒冷的地區(qū),環(huán)境溫度低至—40吧左右,軸承的工作溫度在—20~C左右,軸承在低溫條件下必須能夠承受大的沖擊載荷,因此,要求軸承套圈的材料在調(diào)質處理后必須做低溫沖擊功試驗,取軸承套圈上的一部分做成樣件或者是與套圈同等性能和相同熱處理條件下的樣件,在—20~C環(huán)境下做沖擊功試驗。
2.3 軸承齒圈
由于風力發(fā)電機軸承的傳動精度不高,而且齒圈直徑比較大,齒輪模數(shù)比較大,因此,一般要求齒輪的精度等級按GB/T10095.2---2001中的9級或者10級。但是由于工作狀態(tài)下小齒輪和軸承齒圈之間有沖擊,因此,軸承齒圈的齒面要淬火,小齒輪齒面硬度一般在60HRC,考慮到等壽命設計,大齒輪的齒面淬火硬度規(guī)定為不低于45HRC。
2.4 游隙
偏航、變槳軸承在游隙方面有特殊的要求。相對于偏航軸承,變槳軸承的沖擊載荷比較大,風吹到葉片上震動也大,所以要求變槳軸承的游隙應為零游隙或者稍微的負游隙值,這樣在震動的情況下可減小軸承的微動磨損。偏航軸承要求為小游隙值,即0-501~m。另外,由于風力發(fā)電機偏航和變槳軸承的轉動都由驅動電機驅動,軸承在負游隙或小游隙狀態(tài)下應保證驅動電機能驅動,因此,軸承在裝配后需要空載測量啟動摩擦力矩,具體力矩數(shù)值根據(jù)主機驅動系統(tǒng)的不同也不盡相同。
2.5 防腐處理
風力發(fā)電機設備在野外工作,而且偏航、變槳軸承的一部分是裸露在外面的,會受到大氣污染,高濕度的環(huán)境也會腐蝕軸承基體, 因此,裸露在外面的偏航和變槳軸承的部位要求進行表面防腐處理,一般采用鍍鋅處理。 根據(jù)需要,在鍍鋅層外部進行刷漆保護處理。
1. 公稱內(nèi)徑(外徑) noninal bore diameter (outside diameter)
包絡基本圓柱形內(nèi)孔(圓柱形外表面)理論表面的圓柱體的直徑。在一指定的徑向平面內(nèi),包絡圓錐孔理論表面的圓錐體的直徑。包絡基本球形表面的理論表面的球面直徑。
注:對于滾動軸承的公稱內(nèi)徑公稱外徑,一般是實際內(nèi)孔與外表面偏差的基準值。
2. 套圈公稱寬度 nominal ring b
軸承套圈兩理論端面間的距離。一般是實際寬度偏差的基準值(基本尺寸)。
3. 軸承公稱寬度(軸承高度) nominal bearing b (bearing height)
套圈兩理論端面(墊圈背面)間的距離,用以限定向心軸承寬度(推力軸承高度)。一般是軸承實際寬度或軸承實際高度偏差的基準值(基本尺寸)。
4. 軸承實際寬度 actual bearing b
向心軸承的軸心線與限定軸承寬度的套圈實際端面的兩個切平面交點間的距離。用內(nèi)圈端面及外圈端面的限定軸承寬度。
注:對單列圓錐滾子軸承,為軸承軸心線與下述兩平面交點間的距離:一個平面是與內(nèi)圈實際背面相切的平面,另一個是與外圈實際背面相切的平面。此時內(nèi)、外圈滾道以及內(nèi)圈背面擋邊的里邊均與所有滾子相接觸。
5. 軸承實際高度 actual bearing height
推力軸承軸心線與限定軸承高度的墊圈兩個實際背面的切平面交點間的距離。
6. 軸承實際高度偏差 deviation of the actual bearing height
推力軸承實際高度與公稱高度之差。
7. 公稱倒角尺寸 nominal chamfer dimension
作為基準的倒角尺寸。
8. 徑向單一倒角尺寸 radial single chamfer dimension
在單一軸向平面內(nèi),套圈或墊圈的假想尖角到倒角表面與套圈或墊圈端面交點間的距離。
9. 軸向單一倒角尺寸 axial single chamfer dimension
在單一軸向平面內(nèi),套圈或墊圈的假想尖角到倒角表面與套圈或墊圈的內(nèi)孔或三角皮帶表面交點間的距離。
10. 允許的最大單一倒角尺寸 largest permissible single chamfer dimension
允許的最大徑向或軸向單一倒角尺寸。
11. 球公稱直徑 nominal ball diameter
一般用于識別球尺寸的直徑值。
12. 球單一直徑 single diameter of a ball
與球實際表面相切的兩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13. 球平均直徑 mean diameter of a ball
球的最大與最小單一直徑的算術平均值。
14. 球直徑變動量 ball diameter variation
球的最大與最小單一直徑之差。
15. 球批 ball lot
假定制造條件相同的一定數(shù)量的球,并被認為一整體。
16. 球等級 ball grade
球的尺寸、形狀、表面粗糙度及規(guī)值差的特定組合。
17. 球規(guī)值 ball gauge
球批平均直徑與球公稱直徑之間的微小差量,此量為一已確定系列中的一個量。
18. 球分規(guī)值 ball subgauge
最接近球批的球規(guī)值的真實偏差的已定系列的量。
19. 滾子公稱直徑 nominal diameter of a roller
一般用于識別滾子直徑的直徑值。
對于對稱滾子,是指在通過滾子長度中部的徑向平面內(nèi)的理論直徑,對非對稱滾子是最大的理論直徑(即在包括圓錐滾子大端的假想尖角在內(nèi)的徑向平面內(nèi))。
20. 滾子單一直徑 single diameter of a roller
在垂直于滾子軸心線的平面(徑向平面)與滾子的實際表面相切又平行的兩條直線間的距離。
21. 滾子公稱長度 nomnial length of a roller
一般用于識別滾子長度的長度值。
22. 滾子實際長度 actual length of a roller
恰好包括滾子實際末端在內(nèi)的兩徑向平面間的距離。
23. 滾子規(guī)值 roller gauge
在規(guī)定的同一徑向平面內(nèi),滾子單一平面平均直徑偏離滾子公稱直徑的上偏差和下偏差所限定的直徑偏差范圍。對圓柱滾子和滾針來說該平面通過其長度的中部。
24. 滾子等級 roller grade
滾子直徑與形狀公差的特定組合。
25. 圓度誤差 deviation from circular from
被測輪廓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最小徑向距離,為圓度誤差。
26. 圓柱度誤差 deviation from cylindrical b
被測輪廓的兩個同軸圓柱體之間的最小徑向距離,為圓柱度誤差。
27. 球形誤差(基本球形表面的)deviation from spherical b
輪廓表面(內(nèi)表面)的內(nèi)切球體或圍繞輪廓表面(外表面)的外接球體與輪廓表面上任意點間在任意赤道平面內(nèi)的最大徑向距離。
28. 成套軸承(向心軸承)內(nèi)圈的徑向跳動 radial runout of assembled bearing inner ring
內(nèi)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內(nèi)孔表面與相對外圈一固定點間的最大與最小徑向距離之差。在上述點的角位置或在其附近兩邊處的滾動體均應與內(nèi)、外圈滾道或內(nèi)圈背面擋邊(圓錐滾子軸承)內(nèi)面相接觸,亦即軸承各零件處于正常的相對位置。
29. 成套軸承(向心軸承)外圈的徑向跳動 radial runout of assembled bearing outer ring
外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外徑表面與相對內(nèi)圈一固定點間的最大與最小徑向距離之差。在上述點的角位置或在其附近兩邊的滾動體均應與內(nèi)、外圈滾道或內(nèi)圈背面擋邊(圓錐滾子軸承)內(nèi)面相接觸,亦即軸承各零件處于正常的相對位置。
30. 徑向游隙(能承受純徑向負荷的軸承,非予緊狀態(tài))radial internal bance
無外負荷作用時,在不同的角度方向,一個套圈相對于另一套圈,從一個徑向偏心極限位置移向相反極限位置的徑向距離的算術平均值。此平均值包括了套圈或墊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的相互位移量以及滾動體組有不同角位置時相對于套圈或墊圈的位移量。
31. 理論徑向游隙(徑向接觸軸承) theoretical radial internal bance
外圈滾道接觸直徑減去內(nèi)圈滾道接觸直徑再減去兩倍滾動體直徑。
32. 軸向游隙(在兩個方向上能承受軸向負荷的軸承,非予緊狀態(tài)) axial internal bance
無外負荷作用時,一個套圈或墊圈相對于另一套圈或墊圈從一個軸向極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極限位置的軸向距離的算術平均值。此平均值包括了套圈或墊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的相互位移量以及滾動體組在不同的角位置時相對于套圈或墊圈的位移量。
1. 啟動力矩 starting torque
使一軸承套圈或墊圈相對于另一固定的套圈或墊圈開始旋轉所需的力矩。
2. 旋轉力矩 running torque
當一個軸承套圈或墊圈旋轉時,阻止另一套圈或墊圈運動所需的力矩。
3. 徑向負荷 radial load
作用于垂直軸承軸心線方向的負荷。
4. 軸向負荷 axial load
作用于平行軸承軸心線方向的負荷。
5. 靜負荷 static load
當軸承套圈或墊圈的相對旋轉速度為零時(向心或推力軸承)或當滾動元件在滾動方向無運動時(直線軸承),作用在軸承上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