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方式的基本組成/接地線
接地方式的組成部分可分為電氣設(shè)備和配電系統(tǒng)兩部分。
1.電氣設(shè)備的接地部分
(1)接地體:與大地緊密接觸并與大地形成電氣連接的一個或一組導體。
(2)外露可導電部分:電氣設(shè)備能觸及的可導電部分。正常時不帶電,故障時可能帶電,通常為電氣設(shè)備的金屬外殼。
(3)主接地端子板:一個建筑物或部分建筑物內(nèi)各種接地(如工作接地、保護接地)的端子和等電位連接線的端子的組合。如成排排列,則稱為主接地端子排。
(4)保護線(PE):將上述外露可導電部分,主接地端子板、接地體以及電源接地點(或人工接地點)任何部分作電氣連接的導體。對于連接多個外露可導電部分的導體稱為保護干線。
(5)接地線:將主接地端子板或?qū)⑼饴犊蓪щ姴糠种苯咏拥浇拥伢w的保護線。對于連接多個接地端子板的接地線稱為接地干線。
(6)等電位連接:指各外露可導電部分和裝置外導電部分的電位實質(zhì)上相等的電氣連接。
2.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部分
(1)相線(L)。輸送電能的導體,正常情況下不接地。
(2)中性線(N)。與系統(tǒng)中性點相連,并能起輸送電能作用的導體。
(3)保護中性線(PEN)。兼有保護線和中性線作用的導體。
(4)電源接地點。將電源可以接地的一點(通常是中性點)進行接地。
接地方式的分類/接地線
我國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方式已使用IEC規(guī)定,其分類仍然是以配電系統(tǒng)和電氣設(shè)備的接地組合來分,一般分為TN、TT、IT系統(tǒng)等。上述字母表示的含義:第一個字母表示電源接地點對地的關(guān)系。其中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地或通過阻抗接地。第二個字母表示電氣設(shè)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與地關(guān)系。其中T表示與電源接地點無連接的單獨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與電源系統(tǒng)接地點或與該點引出的導體連接。
根據(jù)中性線與保護線是否合并的情況,TN系統(tǒng)又分為TN-C、TN-S及TN-C-S系統(tǒng)。TN-C系統(tǒng):保護線與中性線合并為PEN線。 TN-S系統(tǒng):保護線與中性線分開。 TN-C-S系統(tǒng):在靠近電源側(cè)一段的保護線和中性線合并為PEN線,從某點以后分為保護線和中性線。
技術(shù)參數(shù)/接地線
(1)10KV高壓接地線 絕緣桿部分長度:700 mm 握手部分長度:300 mm 金屬接頭部分長度:50 mm 節(jié)數(shù):1 桿徑:30mm 總長(不包括線夾):1050 mm
(2)35KV接地線 標稱截面:25mm2 總根數(shù):810 平均直徑(mm):0.2mm 計算截面:(mm2):25.43 金屬接頭部分長度:50 mm 節(jié)數(shù):1 桿徑:30mm
(3)110KV高壓接地線 標稱截面:35mm2 總根數(shù):1136 平均直徑(mm):0.2mm 計算截面:(mm2):35.67 絕緣桿部分長度:1360 mm 握手部分長度:700 mm 金屬接頭部分長度:140 mm 節(jié)數(shù):2 桿徑:30mm 總長(不包括線夾):2200 mm
使用說明/接地線 編輯
(1)掛接地線時:先連結(jié)接地夾,后接接電夾;拆除接地線時,必須按程序先拆接電夾,后拆接地夾。
(2)安裝:將接地軟銅線分相上雙眼銅鼻子固定在接地棒上的接電夾(接電夾有固定式和活動式)相應位置上,將接地線合相上的單眼銅鼻子固定在接地夾或地針上,構(gòu)成一套完整的接地線。
(3)核實接地棒的電壓等級與操作設(shè)備的電壓等級是否一致。
(4)接地軟銅線有分相式和組合式,接地棒有平口式和雙簧鉤式線夾。
廠家熱線:15383713108(同微信) QQ:1915699033 聯(lián)系人:葉心元
接地方式的基本組成/接地線
接地方式的組成部分可分為電氣設(shè)備和配電系統(tǒng)兩部分。
1.電氣設(shè)備的接地部分
(1)接地體:與大地緊密接觸并與大地形成電氣連接的一個或一組導體。
(2)外露可導電部分:電氣設(shè)備能觸及的可導電部分。正常時不帶電,故障時可能帶電,通常為電氣設(shè)備的金屬外殼。
(3)主接地端子板:一個建筑物或部分建筑物內(nèi)各種接地(如工作接地、保護接地)的端子和等電位連接線的端子的組合。如成排排列,則稱為主接地端子排。
(4)保護線(PE):將上述外露可導電部分,主接地端子板、接地體以及電源接地點(或人工接地點)任何部分作電氣連接的導體。對于連接多個外露可導電部分的導體稱為保護干線。
(5)接地線:將主接地端子板或?qū)⑼饴犊蓪щ姴糠种苯咏拥浇拥伢w的保護線。對于連接多個接地端子板的接地線稱為接地干線。
(6)等電位連接:指各外露可導電部分和裝置外導電部分的電位實質(zhì)上相等的電氣連接。
2.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部分
(1)相線(L)。輸送電能的導體,正常情況下不接地。
(2)中性線(N)。與系統(tǒng)中性點相連,并能起輸送電能作用的導體。
(3)保護中性線(PEN)。兼有保護線和中性線作用的導體。
(4)電源接地點。將電源可以接地的一點(通常是中性點)進行接地。
接地方式的分類/接地線
我國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方式已使用IEC規(guī)定,其分類仍然是以配電系統(tǒng)和電氣設(shè)備的接地組合來分,一般分為TN、TT、IT系統(tǒng)等。上述字母表示的含義:第一個字母表示電源接地點對地的關(guān)系。其中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地或通過阻抗接地。第二個字母表示電氣設(shè)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與地關(guān)系。其中T表示與電源接地點無連接的單獨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與電源系統(tǒng)接地點或與該點引出的導體連接。
根據(jù)中性線與保護線是否合并的情況,TN系統(tǒng)又分為TN-C、TN-S及TN-C-S系統(tǒng)。TN-C系統(tǒng):保護線與中性線合并為PEN線。 TN-S系統(tǒng):保護線與中性線分開。 TN-C-S系統(tǒng):在靠近電源側(cè)一段的保護線和中性線合并為PEN線,從某點以后分為保護線和中性線。
技術(shù)參數(shù)/接地線
(1)10KV高壓接地線 絕緣桿部分長度:700 mm 握手部分長度:300 mm 金屬接頭部分長度:50 mm 節(jié)數(shù):1 桿徑:30mm 總長(不包括線夾):1050 mm
(2)35KV接地線 標稱截面:25mm2 總根數(shù):810 平均直徑(mm):0.2mm 計算截面:(mm2):25.43 金屬接頭部分長度:50 mm 節(jié)數(shù):1 桿徑:30mm
(3)110KV高壓接地線 標稱截面:35mm2 總根數(shù):1136 平均直徑(mm):0.2mm 計算截面:(mm2):35.67 絕緣桿部分長度:1360 mm 握手部分長度:700 mm 金屬接頭部分長度:140 mm 節(jié)數(shù):2 桿徑:30mm 總長(不包括線夾):2200 mm
使用說明/接地線
(1)掛接地線時:先連結(jié)接地夾,后接接電夾;拆除接地線時,必須按程序先拆接電夾,后拆接地夾。
(2)安裝:將接地軟銅線分相上雙眼銅鼻子固定在接地棒上的接電夾(接電夾有固定式和活動式)相應位置上,將接地線合相上的單眼銅鼻子固定在接地夾或地針上,構(gòu)成一套完整的接地線。
(3)核實接地棒的電壓等級與操作設(shè)備的電壓等級是否一致。
(4)接地軟銅線有分相式和組合式,接地棒有平口式和雙簧鉤式線夾。